石家庄墓园丧葬文化形成的环境因素

2023年10月07日 0观看 0评论
0

河北省丧葬历来是社会的一个窗口,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的脉搏在跳动,窥视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兴衰荣辱。丧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丧葬文化是最为独特,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因为丧葬是关于人类死亡的,是人们既感到恐惧,而又不得不面对的人生必经环节,其中既夹杂着恐惧和敬畏心理,更有着对新生的渴求与追求生命的永恒和不朽。丧葬作为人生的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过渡礼仪”,有值得讨论的很多话题。深入探讨丧葬文化,对于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领域,加深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度均具有重大意义。关于石家庄墓园丧葬文化形成的环境因素如下:


1.金城千里的关中

关中, 又称秦中,位于陕西省中部,东据潼关,南临武关,西倚散关,北靠萧关。东宽西窄,成倒三角状,号称“八百里秦川”。远古人类的聚集地,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关中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形成、也是最为重要的农区之一,在我国农业历史上具有极强的典型性与特殊性”。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农耕生产,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史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说明关中在农业时代的发展水平是相当高的。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必然就有丧葬文化。受“众生必死,死必入土,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影响,关中地区的丧葬方式是热衷土葬。“农业与土葬皆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农业与土葬之间应当存在着某种逻辑联系”。可以说,正是这种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才孕育出了典型的、独特的关中丧葬文化。

石家庄墓园丧葬文化形成的环境因素

“秦中自古帝王州”,关中是炎黄始祖的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前后共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加之俗语:“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关中的黄土埋皇上”,说明了关中是历代皇帝建都之地和终老之地的事实。从西府到秦东到处都是帝王贵胄的陵墓,陵墓又是丧葬文化的表现方式之一。据统计,“关中地区初步确定的帝王陵墓有65处,时间跨度从远古帝喾时期至唐末,以唐陵为主”,[3]51帝王陵墓的随处可见,皇家丧葬礼仪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关中的寻常百姓,随之也上行下仿。丧葬属于《周礼》“五礼”中的“凶礼”,西岐又是周王室的发源地,所以《周礼》深远持久的影响着生活在关中平原上的每一个人。总而言之,关中这块神奇的土地,独有的地理环境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色区域文化,尤其在丧葬文化方面十分突出,这是其它地方不能与之相比较的,是独一无二的。


2.人杰地灵的白鹿原

白鹿原,古称“灞上”、“寿阳山”。“位于西安市东南方,浐河以东,蓝田县西南方,灞河以南,长安区东北方,焦汤河以北。西和南临浐河,东与北依灞河,四面环水,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自古是军事要地。”[4]1原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素有“关中小粮仓”之美誉。白鹿原名称的由来已有2700多年历史,据《后汉书·郡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亦载:“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弋此原,以是名。”提到《白鹿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仁义”二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使民风淳朴的“原上人”一直很重视传统文化,随之保留了完整的丧葬文化。在白鹿原上,丧葬习俗有严格的讲究及议程,一般都必须按照民俗议程进行。这是一种特有的丧葬民俗文化,在整个关中地区也算得上“独树一帜”。自从陈忠实老先生的《白鹿原》一书的问世,白鹿原便为世人所知,紧接着电影《白鹿原》、电视剧《白鹿原》的上映,更让白鹿原闻名于世,现在建成的白鹿原影视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白鹿原白鹿仓等,令每一个热爱白鹿原的百姓和文人骚客为之崇拜,为之折腰。白鹿原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它是西安的、陕西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立刻咨询